1939年秋,第一次长沙会战的炮火刚在湘北大地停歇,汨罗江沿岸的农户李福生家迎来了更难熬的日子。灶台上的陶罐里,最后一块指甲盖大的盐巴已被妻子刮得干干净净,锅里煮着的野菜糊糊寡淡无味,孩子们扒拉着碗沿直哭——这是抗战时期湘北民众“盐荒”的寻常一幕。自1938年日军侵占武汉、封锁长江航道后,“盐”成了湘北大地最金贵的东西,从城市到乡村,一场持续数年的“无盐之痛”悄然蔓延。
湘北地区日常所食用的盐,主要依赖外部输入。战前民众食用的盐多来自两淮盐场与四川自贡(自贡盐在抗战时期供应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所需),经长江入洞庭湖,再由湘江、汨罗江等水道分运至各县镇。1938年10月,日军攻占岳阳,掐断了长江至洞庭湖的盐运主航道;次年,又一度占据磊石山、营田等洞庭湖滨要地,将湘北与益阳、常德等后方盐运通道拦腰截断。随着盐运通道的中断,1939年,湘阴县城盐价已从战前每斤几分钱暴涨至一元多,且 “有价无市”,普通百姓只能望 “盐” 兴叹。新市街一名老中医的日记里,记录过这样一件事:1942年冬,有村民用半担稻谷(约30斤)到镇上换盐,走了二十多里山路,却只换到一小纸包盐末,回家路上不慎摔了一跤,盐撒在泥里,妇人坐在地上哭了整整一下午——“盐比命金贵”,成了当时湘北人的共识。
盐荒最烈时,湘北地区流传着“一斤盐换一担米”“一块银元买半两”的说法。据《湘阴县志》记载,1944年湘阴沦陷后,交通遭日军封锁,食盐奇缺,每担谷仅能兑换食盐1斤左右,民众普遍淡食。为求生存,民众千方百计寻找“代盐”:洞庭湖边的渔民反复浸泡、过滤湖泥,熬制出味道苦涩的“硝盐”;汨罗江沿岸的农户采集南瓜藤、芥菜叶熬煮成汁,试图以野菜中微弱的咸味替代食盐;更有甚者,刮下旧土墙的墙皮,加水熬煮后取上层浑浊液体当作盐用。这些“代盐”杂质含量高,许多人食用后出现腹泻、浮肿等不良反应。当时熬制硝盐的原料多为牲畜圈栏、厕所粪坑等处的污秽泥土,因而所得硝盐含毒性,人食用后嘴唇会肿胀外翻,尤其孕妇食用后,所生孩子皮肤通红如“红虾公”,身上易溃烂且多年难愈——民间称此为“胎毒”,实则是硝盐中毒所致。因长期缺盐且生存环境恶劣,许多人患上糜疮,有的长在私密部位,更有人因此失明、塌鼻......相关研究显示,抗战期间湘北因缺盐导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虽无确切统计,但人口数据表明,当地人口较战前减少约五分之一,“缺盐致体质衰弱、染病难医”是重要原因之一。
《湘阴县志》记载湘阴沦陷后,每担谷仅兑换食盐1斤左右
汨罗市人大原主任、年过九旬的吴玉泗回忆道:日军当时控制了食盐的流通,老百姓无盐可吃,只能煮土块和地皮泥来提取盐分。但土盐吃了容易上火,大家只好拿鱼和红薯去找日本人换盐。有一次,他去换盐时,日本兵命令他洗碗。因为没洗干净,他被一脚踹倒在地,被逼重新洗碗。回家之后,他病了好几天。没过多久,一列载有盐、汽油、弹药等物资的日军火车被美军飞机炸翻,食盐散落在铁路周边。老百姓把混着盐的土挖回家煮盐,日军却不允许,对人群开枪扫射,一名青年当场中弹身亡。汨罗长乐街老人亦回忆,1944年长乐街沦陷时,商号老板周润生藏了一小缸盐,被日军搜查时发现,盐被抢走不说,人还被打得遍体鳞伤,日军对盐业资源的控制近乎疯狂。
绝境中,湘北民众与日军的“盐封锁”展开了隐秘的抗争。湘阴芦林潭一带的渔民组成“盐帮”,趁着夜色划着小渔船,冒死穿过日军的水上封锁线,到南县、沅江等地的芦苇荡里接运从四川偷运过来的“川盐”。渔民王老五的儿子王桂生后来回忆:“船要藏在芦苇丛里,桨上包着布,日军巡逻艇的探照灯扫过来,就得趴在船底装死。有次同村的三艘船被发现,人船都炸没了。” 即便如此,仍有无数人愿意铤而走险——运一趟盐能换两担米,够全家活半个月。
政府也尝试开辟“战时盐道”。早在1940年,当局曾协调从后方经衡阳等地向湘北转运食盐,但沿途要经过日军轰炸区,且山路崎岖,运夫用扁担挑着盐篓,走三天才能到汨罗,每斤盐的运费就占了成本的七成。国民党湘阴县政府曾在县城设“平价盐售卖点”,规定每人每次限购半两,每次开门都排起长队,不少人天不亮就带着小板凳来等,队伍能从街头排到街尾,僧多粥少的困局无法缓解。
1945年7月,盐荒曙光初现。一天,已进驻平江、湘阴(汨罗)一带的八路军南下支队杨宗胜所部,当获悉日军欲运盐至长沙的情报,立即派人暗中疏通船工,并将部队埋伏在湘江东岸的麦子湾和西岸的老闸口。当日军盐船行至伏击圈后,伏军机枪、步枪、手榴弹齐发,击毙日兵13人,夺得食盐500余担。八路军的成功夺盐,使群众盐荒有所缓解。
1945年8月日军投降,长江航道恢复,满载盐巴的商船重新驶入洞庭湖。当年10月,湘阴县城第一家盐铺重新开业,门板刚卸下,就围满了攥着钱的百姓,有人买到盐后当场泪流满面,把盐撒在手心舔了又舔——那咸涩的味道里,藏着抗战里湘北民众最刻骨的苦难与韧性。
如今,湘北农村的老人们偶尔还会讲起 “缺盐的日子”,提醒晚辈莫“打翻盐罐哩”。那一小撮盐的重量,早已超越了调味品本身,成了一代人对战争苦难的集体记忆,也成了民族在绝境中不屈的见证。
(作者:刘国辉 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)
责编:张咪
来源:汨罗市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一见·亚太合作,习近平主席为何强调“开放”是生命线?
鉴往知来,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、泽惠后人
习近平参观“百年守护——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”展览
长白山天池水被“煮开”了?——今日辟谣(2025年10月27日)
习近平参观“百年守护——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”展览
重磅微视频丨向着宏伟目标接续奋进
特稿|在宽广的亚太铺设发展通途——推动区域共同繁荣的中国实践
【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】接续奋斗 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
下载APP
分享到